行业新闻 » 《低色温LED隧道和公路照明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宣贯会成功召开

4月19日下午,由中国照明学会眼健康照明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市政行业协会城市照明专业委员会和温州市公路学会联合主办,江西金黄光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凯汇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低碳照明研究中心、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和温州湾新区建设局(龙湾区住建局)等协办的低色温助推公路与城市照明发展论坛于中国眼谷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绿色、低碳、高质量”为主题,全面展示低色温照明技术在公路与城市照明领域的创新应用、发展以及相关规范的解读、应用,重塑浙江省地区城市照明行业的交流合作新空间,提升城乡照明设计、建设、管理水平,推动浙江省地区照明事业可持续发展。温州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金龙军,温州湾新区党工委委员、区政府党组成员周钧,浙江省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凌应明,上海市照明学会副理事长王小明,浙江省市政行业协会城市照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晓梅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眼谷温州眼视光国际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徐良德主持会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次论坛汇聚了多位业界重量级的专家、学者、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省市照明学会负责人,以及来自设计科研院所、城市照明管理部门、行业重点企业的专业人士、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代表、业主表等100余人,共同探讨低色温照明技术在公路与城市照明领域的创新应用、发展及其相关规范的解读、应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低碳照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建平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照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对高质量照明的认识、对实现高质量照明的思考以及实现绿色、低碳照明的对策与措施。


图片


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光绪博士则就《LED无粉照明技术与低色温夜间照明》进行了深入讲解,为与会人员揭示了LED灯具的应用,对节能减排贡献巨大,但是LED光源中过量的蓝光对人体健康造成了许多问题,破坏了人类昼夜作息节律,影响褪黑素的分泌。为维持生物钟,我们应合理使用光照:白天接受适度的自然光照射,夜间尽量少照射富蓝光光源(夜间照明光源宜采用暖色光)。以及LED无粉照明技术中的关键核心、其在城市公路隧道上的应用。在未来,户外照明趋向低色温方向发展,LED无粉照明发展潜力巨大,对我们国家双碳战略有着非凡的重要意义。


图片

此外,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数字交通与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史玲娜则就《公路与城市道路照明需求与新技术》进行了分享,让参会人员对公路与城市道路照明需求、标准规定、新型照明技术及其应用案例、发展趋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其中,LED无粉照明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其克服了传统由蓝光LED激发荧光粉产生的负蓝光危害;可避免传统LED普遍存在的色漂移问题;光色性能稳定,光衰低,寿命长;在低色温区段光效高,光线穿透性强,具备见光又见色,光亮同时满足的技术特点。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跃明就《低色温照明技术应用实例分析》进行了分享,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例如平阳104西过境和G330洞头灵霓北堤路段在采用了低色温路灯后透雾性明显更强、亮度更高、路面均匀度更好,尤其能提升雨雾天气时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图片

图片

原成都市成都照明管理处处长孙卫平就《道路照明应用低色温光源优势》分享了低色温光源的优势。低色温更有利于慢行交通环境,由于低色温光源发出的光线柔和舒适,对于人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道路,能够营造出宜人的温馨环境,同时也有助于从心理上缓解道路使用者的紧张情绪,提升户外活动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傍晚日落时,自然光的色温会降到2000—3500K之间,低色温光源也有利于与自然光顺接。

图片

南昌实验室高级工程师茹剑锋就《低色温照明相关规范解读及应用》进行深入讲解,为参会人员揭示了道路及隧道照明应用现状、低色温照明适用性及其相关规范低色温照明应用、解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低色温无粉照明技术的应用可解决荧光粉LED在应用于更适合道路及隧道照明的低色温条件的短板,道路及隧道照明将迎来“鱼和熊掌兼得”的前景。


图片

在低碳发展方面,金黄光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和标准实施,以减少照明项目碳排放量产品,适应低碳发展趋势,打造LED无粉照明技术高质量产品为核心方向,在产品研发上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目前已经获得阶段性成功。未来,将不断实现低碳照明技术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实践,共筑“零碳”未来。


图片

次论坛的圆满召开,不仅为接下来温州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带的公路与城市照明工作指明了方向,宣贯国家行业标准,分享低碳照明前沿技术,交流低色温照明创新理念,也为整个照明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会人员认真交流,充分讨论,表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业界提供了高水平的互动交流机会、合作与宣传推广的新台阶,对推动低色温照明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快培育照明行业新质生产力,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新空间。


返回顶部